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原料藥生產國和主要出口國,目前我國醫藥企業生產的化學原料藥及中間體達 1300多個品種,年產總量超過80萬噸,產量約占世界原料藥市場份額的22%,其中近50%的產量是出口到國外市場的,占全球原料藥貿易額四分之一左右。2003年,我國原料藥的出口額達到近30億美元。應該說醫藥化學原料藥生產是當前我國醫藥工業中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行業。
然而, 2004年對中國的原料藥生產企業而言,卻是壓力重重、極不平常的一年。在這一年里,原料藥生產企業面臨的困難接踵而來,原材料價格在上升,能源交通成本不斷上揚,出口退稅率下調,環保成本逐漸加大,印度政府對中國青霉素工業鹽一度發出進口禁令,國內市場價格不斷走低。
放眼未來,行業競爭的加劇仍然將使原料藥產品的價格大戰硝煙滾滾 ,傳統優勢原料藥的產品價格 很可能將會繼續下降,業內惡性競爭短期內無法緩解。近幾年外資、民資紛紛躋身原料藥生產行業,加之重復建設,造成原料藥市場特別是抗生素市場供求嚴重失衡,這些更加加劇了原料藥生產企業間的惡性競爭。那么,原料藥企業如何面對這樣的挑戰呢?除了國家在宏觀上的調控和行業的自律外,企業自身如何建立成本優勢,仍然會是一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
來源于:慧聰網
|